<listing id="plp7t"></listing>

      <output id="plp7t"></output><em id="plp7t"></em>
      <em id="plp7t"><big id="plp7t"><menuitem id="plp7t"></menuitem></big></em>
      <sub id="plp7t"><big id="plp7t"><i id="plp7t"></i></big></sub>
      <address id="plp7t"><track id="plp7t"><delect id="plp7t"></delect></track></address>

        青海鹽堿地種草改土暨高寒地區苜蓿高產栽培首次實現一年三收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9-27 08:25    編輯:張小千         

          9月26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青海奔盛草業有限公司飼草生產基地內,3臺收割車正在6000畝(1畝≈0.0667公頃)的苜蓿種植區作業,這是該公司實施鹽堿地種草改土5年后首次實現苜蓿一年三收,每畝苜蓿每年可收獲青干草600公斤以上。

          苜蓿被稱為“牧草之王”,粗蛋白含量和飼用價值較高,高寒地區苜蓿高產栽培實現一年三收,不僅突破了青海鹽堿地苜蓿種植保苗難、產量低的難題,也在優化飼草種植結構,保證優質豆科飼草供給方面發揮了重要力量,將有效助力我省草牧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以青海大學為依托的青海省農牧業科技創新飼草產業轉化研發平臺組織專家團隊針對鹽堿地適用品種少、出苗保苗難、生長緩慢、土壤鹽堿障礙明顯和水資源消耗過大等問題,基于區域水資源布局,在奔盛草業1萬畝鹽堿地上,按照“以種適地”和“以地適種”相結合原則,以耐鹽燕麥、小黑麥和苜蓿品種為改良作物,集成鹽堿地水肥協同、種草改土技術模式。并通過深翻斷鹽、避鹽播種、節水控鹽、生物移鹽等關鍵技術研發,形成了柴達木地區內陸鹽堿地“燕麥3+N”改良技術模式,該模式下通過3年種草改良可以使土壤鹽分下降50%,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20%左右,固氮增加100—150kg/公頃,化肥用量減少1/3以上,節水30%—40%,減少水土流失70%—80%,后期可進行草田輪作,種植耐鹽糧油作物。

        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天堂_av资源在线播放韩国_久久免费露脸国产_亚洲国产精品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