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秦淮河畔金陵古城,湟水河畔西寧夏都,一場跨越山水的千里攜手,一場長達8年的協作之旅。
8年來,南京西寧兩地并肩作戰、雙向發力,不斷深化幫扶協作攻堅水平,形成了全方位、全領域的幫扶協作框架體系,將深厚情誼寫進碧海青山,寫進沃野鄉村,寫進城市社區,寫進兩地尋常百姓家。
借鑒東部經驗,湟中區西堡鎮打造了我省最先進的生態奶牛養殖場;
引入東部智慧,湟源縣打響了“高原沙棘”沙棘產區及集散地品牌;
借助東部力量,大通縣有了青藏高原第一家樹蛙部落……從“短期幫扶”到“長期接力”,從改善民生短板到助推產業發展,一系列共融共建共享的產業發展新模式,為高原明珠繪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從互融互通到雙向奔赴,從點滴匯聚到山川巨變,從“輸血”到“活血”的重大轉變,一系列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實現轉移轉化,一個個園區蓬勃發展,一個個項目落地生根,一支支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一幅幅生機勃勃的畫卷在百姓眼前徐徐鋪展……
這是一份不受距離所礙的山海深情,憑借著東西部協作,西寧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即日起,西寧晚報推出“寧寧協作 共贏未來”系列報道,全面展示“寧寧”攜手下,東西部協作取得的成果,探尋寧寧協作走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密碼”。
霜降節氣過去不久,有著“奇特秀美、秋景如畫”美譽的湟中區群加藏族鄉,宛如一處令人尋覓已久的世外桃源。
車輛翻越拉脊山后,沿著扎哈公路向南行駛。一路上,道路兩旁的風景美不勝收,每一處彎道、每一段路途,都浸透著無盡的秋意。在遼闊的草原上,一群群牛羊恰似珍珠般散落其中,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卷。
秋色醉人,美景如畫。能在這樣的景色中住上一晚,該是何等愜意之事?10月31日,記者來到了新開營的“云上群加”露營基地。這個基地位于群加國家森林公園黑峽景區,風光秀麗,充滿返璞歸真之趣。極具特色的露營設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體驗打卡。
瞧,點點白色太空艙掩映在層林盡染的半山腰上,一幢幢溫馨古樸的木屋民宿依山而建。當天,剛好下起了小雨,于是山間云霧繚繞,空氣中彌漫著大自然的清新,靜聽山風物語,坐看云卷云舒,此時的群加完美地契合了“云上”兩字。
逐綠而行,點亮群加生態游坐標
為何當初選擇在此處建露營基地?把湟中區當作第二故鄉的江蘇援青干部、湟中區委副書記、副區長徐寧道出了緣由,原來這一切都得益于南京市棲霞區提出的“因地制宜搞特色產業發展”契機。
“因地制宜”這一理念也因此貫穿了項目建設的全過程。
得天獨厚的天然美景配上大大小小的村莊,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相映生輝,為這里增添了斑斕靈動之韻。在游客眼中,群加是好山好水好生態之地,是一個康養旅游休閑的好去處。
日可徒步觀鳥,夜可仰望星空。如何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露營源于鄉村,又被引入鄉村,于是鄉村旅游開啟了新篇章。2022年以來,借助東西部協作的東風,湟中區委、區政府成立“云上群加”露營基地建設項目專班,集中力量打造“云上群加”露營基地。該項目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采購安裝兩部分,主要內容涵蓋道路工程及配套防護工程、給排水管網及化糞池安裝、消防工程、電氣工程、營區地下基礎及平臺建安工程等,采購20座太空艙、44座木屋民宿、30頂帳篷民宿,配套建設游客接待點、臨時停車場、餐飲區及配套服務中心等工程。
經過七百多個日夜之后,“云上群加”露營基地已經初具規模,與當初規劃分毫不差,于是就在這個秋天,這場與大自然的約會在湟中群加得以實現。
點綠成金,市民露營又添好去處
“這個周末,云淡風輕,約上三五好友帶著裝備來群加露營,沏壺茶,烤點串,既有野趣,又閑適安然。晚上在木屋住下,簡直是太美妙的體驗了。”市民毛女士興奮地說道。
隨著大眾生活水平持續提升,消費者的旅游觀念也逐漸演變,傳統走馬觀花式的打卡方式正向深度體驗轉型。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建設初期,通過流轉土地加分紅的形式給37戶農戶每年發放資金6.7萬元,一次性為12戶農戶解決苗木36萬余株,發放補償資金70.49萬元;項目建設期間,已帶動本地勞動力務工102人次,發放工資77萬余元,人均增收7500元;項目建成運營后,可填補群加鄉及周邊地區高檔露營住宿的空白,預計每年引入游客20萬人次,通過住宿觀星、旅游聚餐及登山徒步、騎馬射箭等項目帶動旅游收益達500萬元以上,具有很大的市場前景,可解決穩定就業30余人,臨時性用工50余人,切實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堅實的基礎。
那么,今后如何讓游客“常來常往、常來常想、常來常新”?
面對這一問題,湟中區群加藏族鄉黨委書記師永國在采訪中表示,群加藏族鄉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林地總面積近14萬畝,四季景色迷人,是天然氧吧。群加將在保護好自然資源的前提下,以露營+等形式融合多元內容,讓露營+成為群加新的消費增長引擎。
寧寧協作,繪就綠美鄉村新畫卷
在“云上群加”露營基地,“云上群加,金陵山水”這幾個大字格外醒目,簡單的八個字,卻為這里注入了別樣的精神內涵,點活了這片土地。
江蘇援青干部、湟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區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區扶貧協作工作辦公室主任周鵬向記者介紹道,“云上群加”露營基地項目對于湟中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令人欣喜的是,隨著項目逐步落地實施,不僅解決了當地老百姓的就業問題,也推動群加鄉旅游火起來、旺起來,切切實實增加了當地老百姓的收入。整個項目中,南京園林綠化設計院實施了項目的總體布局規劃,東南大學王建國院士對項目規劃給予指導,南京金陵飯店集團已入駐露營基地,將為游客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保障。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近年來,湟中區立足自身高原水土資源,深度挖掘和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審時度勢、因地制宜地發展了一批特色鮮明的產業。這些產業就像一臺臺動力強勁的引擎,不斷為湟中區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為地區發展培育內生動力,讓湟中區在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遠。而在這一過程中,最少不了的就是來自金陵力量的支持。
徐寧介紹說,2016年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年份,這一年,南京市棲霞區與西寧市湟中區正式結成幫扶對子,就此拉開了長達8年的東西部協作大幕。在這8年的協作歷程中,棲霞區始終不遺余力地給予支持,累計投入統籌資金高達2.9億元,這些資金精準地用在了“湟中所需”之處,每一分錢都發揮出了最大的價值。通過實施52個協作項目,有力地推動了湟中區的鄉村振興大業,為湟中區的發展筑牢根基。
采訪最后,徐寧表示,近年來,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已經成為拉動地區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良好的生態環境賦予了群加更多、更好的旅游資源,但是文旅賦能鄉村,卻不是簡單的項目資源疊加,而是提煉出本地文化民俗特色,用適合鄉村的文旅形式體現出來,并形成一個上下游貫通的產業鏈。為此,“云上群加”露營基地項目僅僅是個開始,寧寧協作,未來可期。
記者手記:為了深入采訪“云上群加”露營基地,我多次前往群加國家森林公園黑峽景區,其中有四次經歷讓我記憶猶新。
第一次前往時,項目才剛剛選址,一切還在紙上談兵的階段,我一邊感嘆這里景色的美好,一邊還在遺憾,這么美的景色卻只能走馬觀花式看一看,都來不及細細品味。
第二次到訪,我遇到了一位回鄉創業的年輕人。他向我講述了他回鄉的最大理由就是:東西部協作讓家鄉一下子有了這么大的在建項目,未來一定很有潛力。這一次,我發現,一個項目的落地實施原來真能改變很多人的選擇。
第三次再去,項目已接近竣工,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正在逐步得到完善。我看到村里的幾位大姐,經過培訓后在露營基地當起了服務員。和她們交談中,我能深切感受到她們深愛著這片家鄉的土地,話語間說得最多的,是希望家鄉能夠富裕起來,讓更多年輕人能在家門口找到工作。同時,她們更希望在露營的過程中,游客們不要忘記保護環境,因為這里是她們賴以生存的根。
第四次前往時,已值深秋,露營的熱度淡了不少。實際上,露營愛好者數量與日俱增,但正規的露營基地卻少之又少。安全設施不到位、配套服務跟不上等問題,已成為制約露營行業發展的短板。正因如此,我更加意識到,“云上群加”露營基地若能加強行業規范,做好公共服務配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那么它就能成為西寧生態游中一張熠熠生輝的“金名片”,為當地旅游發展注入新的活力。